博学 慎思 明辨——专访“亚洲杯”模拟法庭比赛口头辩论国际赛最佳辩手刘之忻(《北大法律人》)
时间:2019-04-02 来源:作者:
今年八月,历时4个月的“亚洲杯”模拟法庭比赛口头国际辩论赛刚刚落下帷幕。此次比赛中,有四位北大学子代表yh1122银河国际出战,并在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有一位辩手的出色表现吸引了来自各方的关注,他以其流利的英语表达、严谨的语言逻辑、独特的法律视角、广博的国际法知识储备获得了评委们的的青睐,最终获得了最佳辩手第三名的好成绩。他就是来自yh1122银河国际的11级本科生刘之忻。此次,《北大法律人》有幸采访到了刘之忻同学,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刘之忻同学(以下简称刘)与我们分享了他参加此次模拟法庭比赛的心得与体会。
记者:您好!请问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参加“亚洲杯”模拟法庭的比赛?
刘:首先是基于兴趣。其实早在入学入学前我就在北大yh1122银河国际的网站上看到了有关模拟法庭比赛的内容,当时就觉得这项活动是自己所喜欢的,因此,参加模拟法庭比赛应该算的得上是自己一直的想法。
其次是觉得这项活动与自己的能力比较契合。英语可以说是我的强项,此次“亚洲杯”模拟法庭比赛使用的是英语,让我之前的英语学习和已有的英语能力得到实践。同时,模拟法庭比赛还需要很强公众演说能力,在之前的多次演说的经历中,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演说经验和提高了我的演说能力,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参赛的重要优势。
再次,我之所以能够参加还要感谢我的英语专业课的外教老师Joe,因为我一开始并不打算大一就参加,但是我的老师告诉我,我的英语水平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比较适合参加这样的比赛,同时目前我们yh1122银河国际仍然需要更多的人参加这样的活动。
最后,我觉得作为一个未来法律人,应该抓住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我选择参加此次活动。
记者:在此次比赛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时什么?是如何克服的?在克服困难过程中有没有给你很多帮助的人?
刘:虽然说这项比赛对法律素养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但是一些国际法入门还是需要一些过程的。所以当时我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我在国际法方面是零基础,所以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自学,如看额外的教科书,同时记诵一些法官最常问的法律知识以应对法官的提问。
在此过程中需要自己付出很大的努力,当然也需要来自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帮助。
记者:在您的观点里,参与这项活动,对于个人能力和素质有着怎样的要求?
刘:模拟法庭是一项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活动。就如前面所说,此次比赛是使用英语的,因此语言能力是第一步。其次,要对法律问题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其实,“亚洲杯”模拟法庭比赛对法律的基本素养要求并不是很高,它毕竟是面向青年法律人的一项活动,并且国际法是没有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对于不同国家的同学来说大家都是平等的,只要是基本法律入了门,都可以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记者:您觉得,参与此次活动除能力得到锻炼视野更加开阔以外的收获是什么?
刘:我在此次活动中交到了许多国外优秀的法学生朋友,大家可以抛开彼此国家间敏感的政治问题,坦诚地交流,这令我感受到了各国学生之间的和谐与友好。。
记者:此次比赛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给您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刘:当然自己打的那一场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但是除此之外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是我观看的两场的比赛,一场是新加坡对泰国,一场是新加坡对菲律宾。在那两场比赛中我觉得我见到了真正的高手,因为他们对实体法得掌握十分精准,对于法官的提问可以给出很准确的答案,详细到某一个法院的某一个文件中的某一条某一款,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反观我自己的准备,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对于细节的掌握不及一些外国选手。
记者:“亚洲杯”是每年举办一次的国际模拟法庭比赛,作为一个过来人,对以后参加此种比赛的师弟师妹们有什么样的经验和建议?
刘:首先,应该着眼于提高自己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其中包括语言能力、快速理解和反应的能力、个人仪态、过硬的心理素质等方面。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基础性的,不仅局限于语言应用的熟练程度,还应该重视对自己的语言逻辑性等方面的训练,这样的训练也不一定能要是专门的专业的,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慢慢培养,如参加辩论赛、专业课学习中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性。快速理解和反应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在比赛过程中,法官可能随时打断选手的提问,并且提出任何问题,这就需要选手能够迅速反应和理解法官想问的是什么,并且迅速用简洁凝练并且精准的语言回应法官的问题。这样的能力的可以通过赛前的模拟演练来提高,不断分析自己每一次演练的情况,从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
其次,模拟法庭是一项比较耗时的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准备。因此需要学会协调好自己的时间,作出合理的安排。
最后,参与模拟法庭不仅仅局限于上场打辩论,还包括场下资料准备等工作,纵然是无法满足以上的能力要求,只要是有兴趣,也可以通过幕后的准备工作体验模拟法庭的乐趣。
记者:既然谈到学习与活动时间的调配,正如您所言此次比赛历时4个月,时间跨度长并且要做的准备非常繁重,作为一个大一的学生,您是如何找到学习和参加模拟法庭之间的平衡点?
刘:主要是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对于我而言,我会在工作日中把自己专业课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完成,然后挤出周末的时间来从事模拟法庭的相关活动。可能会有一些忙碌,但是只要协调好是可以兼顾。
但是,因为我已经修了经济学双学位,平时的空闲时间正在减少,可能没有太大的精力再去参加这样的大型活动了,打算在大四课业任务略轻的的时候再参加。
记者:您对模拟法庭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看法?它的举办有什么意义?你所参加的这次比赛对你未来道路的选择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首先,这一项活动可以给未来的青年法律人实践所学习的法律知识提供更多的机会提供平时法学教育少有的务实经验,让学习法律的学生可以转变自己的法律思维方式,学会跳出立法者的视野,从司法者或是使用法律的人的角度对法律的实施和应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其次,模拟法庭这种国际赛事可以为我们进行国际交流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走出国门去看看其他国家的法律和法学生是什么样的,了解更多关于其他国家法律的情况,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最后,也是更重要的,模拟法庭会激发参赛者一些关于上位价值的思考。今年亚洲杯的赛题讲的是一个在外国工作的母亲在疫情爆发时未通知雇主就带着孩子撤离,结果回到岗位时却被发现已被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解雇。相关的法规和判例浩如烟海,但这个案子本质上是问这样的问题:女性在安全环境下工作的权利、儿童的健康权利和历史悠久的契约严守主义相比,孰轻孰重?后者是否应无条件让位于前者?如果不是,在什么条件下需要让位?这样的价值判断已经有了宪法诉讼的意味。作为辩方,我在庭上的结束语是“We sincerely hope this Honorable Court can send the appropriate message to the world, that the realities of countries should be respected, and that pacta sunt servanda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说完这句话之后我自我陶醉了半个下午,大概Roe v. Wade中的Sarah Weddington、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中的Thurgood Marshall或其他任何一个见证了宪政经典判例诞生的大律师的感觉也不过如此。
做模拟法庭,你还会看到很多、想到很多。比方说,你会知道中国政府在1998年签署了《国际公民与政治权利公约》,但人大却至今未批准(因此该公约对中国也就未生效);你会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7个未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的国家之一,理由之一是“国际刑事法院目前有变为人权法院的嫌疑”;你还会讶异地发现在这个国家上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网站时不时还要翻墙。和外国法学生交流的时候,我确实觉得大家的共同点远远多于不同点:讲着同样的术语,引着同样的判例,学着大体相同的实体法知识,更重要的是都有着对法律的信仰,但为什么将来只有我们要拿着律师证宣誓效忠某个政党?不知为何又会联想到我的一位教授说过中日若将钓鱼岛争端提交国际法院,中国胜算不足一成,原因之一是中国凑不出一个像样的诉讼团队。对法治的普世价值的抗拒,对法律人的猜忌,国际法律人才的缺乏,这些东西孰因孰果?
这些想法会让我思考自己道路的选择。是该像做模拟法庭之前打算的那样做涉外非诉赚点小钱过过小日子呢,还是一头扎进水深莫测的体制内以期出头之日能在国际舞台上为这个国家伸张权利呢,或者说在利维坦得寸进尺的时候飞蛾扑火般地试图挡住巨灵践踏民权的脚步?
这就是模拟法庭更难察觉的意义。如果说它对我的道路选择有影响的话,它给我带来的思考就是其影响;影响多大,可能三十年之后的我才能回答。
记者:此次大赛是采用英语进行辩论的,对英语水平要求很高。而您可以在这样高水平的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英语水平可想而知,请问你是如何学好英语,并且为此次比赛做英语方面的准备的?
刘:可能是因为我来自于广东这个沿海省份,教育对英语的重视比较明显,是我在很早以前就接触到了这门语言。站在较高的英语学习起点上,我会下意识地更多地使用英语,更加乐意接受更多的英语训练,接触很多与英语有关的书籍、节目等,一旦英语成为了我的优势,我就会在无形中将英语的学习坚持下来,这和你们在学习成为优势想将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下去的心态是一样的。
记者:模拟法庭比赛和您在yh1122银河国际的专业课学习同属于法律领域,请问在您看来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或是双向影响吗?
刘:从比赛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来说,主要表现在国际公法的学习上,因为通过比赛可以积累一些关于国际公法的知识,在后期学习相关内容时会比较轻松。
从专业课对比赛的影响中来说,其实并不是特别的大,甚至有些时候是一种羁绊。因为有可能将在专业学习中所形成的国内法思维带到国际法的应用中,毕竟中国目前的法律发展同国际法是存在差异的。
目前,刘之忻同学正在准备他的关于国际人道法方面的比赛,希望他可以在更加宽广的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