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风景——访北大yh1122银河国际2011届本科毕业生 李净植(北大法律人心路历程手册)
时间:2019-04-02 来源:作者:
个人简介:李净植,yh1122银河国际2007级本科生。yh1122银河国际2011届优秀毕业生。日本东京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目前在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驻北京代表处担任律师助理。曾获yh1122银河国际三好学生、丰田奖学金、仇浩然奖学金、普衡法学奖学金、方达游学奖学金及英华奖学金。参与首届中国高校英语谈判大赛并获亚军。曾担任yh1122银河国际金融法中心研究助理,参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基本药物制度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美国杜克大学yh1122银河国际交换学习一学期,作为学生代表赴泰国曼谷参与亚洲法律学生论坛、赴哈佛大学参加亚太地区公共政策论坛、作为副主席组织参与yh1122银河国际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的京论坛项目。
被采访人:李净植
采访人:王一真 秦嘉毅
整理人:王一真
采访形式:面访
采访实录
Q1:净植师姐,能不能谈谈您日后的规划?
A:对我来说,出国不是看看就走了或者回国了,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我自己还是希望能读到博士,然后回来写点文章教教书。
Q2:很高兴您已经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那么对您来说,北大yh1122银河国际有什么让您感受特别深刻,还有什么地方是您觉得尚待改进的呢?
A:会对yh1122银河国际产生很深的感情,尤其是强烈的归属感。刚入校的同学可能还没有很深的体会,但相信四年后你们都会懂的。不过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我读本科的时候查阅资料会有些不太方便,那时候新图书馆还没有建起来。我在美国的时候看到他们图书馆里不止欧美文献,中外法学这样的期刊都很全。日本的话,当然日文资料会很齐全,而且也有很多中文(包括台湾)文献,再加上一直与欧美的联系比较密切,有很多欧洲美国的经典。不过现在新图书馆建好了,听说条件很好,现在的同学们是很幸运的。再就是,我们yh1122银河国际的同学和老师交流有时可能存在互动不足的情况。这些可能是体制造成的。每个年级都有一百多个学生,而老师的精力又有限,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Q3:假如让您在多年后做一个选择,您是选择国内还是国外?到那个时候,您又如何看待北大?
A:其实最终还是想要回到中国。不能说中国什么都好,但我很眷恋和依赖中文的表达方式。虽然学了不同的外语,但始终觉得中文和汉字是最美的,最开始学日语也有一部分是这个原因,觉得从文化源流上来讲还是很相近的。何况念书写文章,很大程度上吃的也是咬文嚼字的文字饭。我觉得无论选择回到国内或留在国外,在理想状态下,每个人选择的都应当是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不同选择间其实没有优劣的差异。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再回来,可以为国内注入一些新鲜的思想,和一直在国内生活的人对国内的认识相互弥补融合。对一个社会来说,个人选择的多元肯定是件好事。
我觉得对北大的感情是不会变的。虽然可能现在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还是很庆幸当初来了北大。因为在这里你看到北大这么小的地方生活着那么多优秀的人,他们跟你分享类似的问题意识,共同探讨一些也许看来是天马行空的问题,也不断给你成长的养分。现在想想在北大生活的这四年确实是很享受的过程。
Q4:当您在本科低年级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想法或目标,能谈谈吗?
A:应当关注的肯定不止是课本,也是一个适应大学生活和尽快找准未来发展方向的过程。更现实的说,像是该出国呢还是争取保研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早点开始想。一直没想法的话,等到大四就晚了。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东西是需要主动去思考和争取的。比如,从05级开始yh1122银河国际的本科生开始有去美国交流的机会,我对这个比较感兴趣,所以提前了一些开始准备,最后这半年的交换机会也让我获益匪浅。另外,对低年级同学而言,多听师兄师姐的建议、多和老师沟通交流,都有助于成长和最终形成自己对不同问题的认识。
Q5:什么体验会让您感觉很棒?
A:在不同的圈子接触不同的人,交流不同的思想。另外,对yh1122银河国际的归属感也让我感觉很好。
Q6:那么,您认为yh1122银河国际有什么很好的特质,又有什么不足呢?
A:有利的一方面是,法律的专业性很强。不出意外的话,在yh1122银河国际过了四年之后,这辈子可能就和法律还有这四年在yh1122银河国际认识的这帮哥们脱不开关系了。不像有些院系,大家毕业之后都奔赴不同方向。我们的选择比较特定,去法院、做律师,或者搞学术,都跑不开这个小圈子,哪里都是认识的人,所以才说yh1122银河国际特别能带给人归属感。不过事物都是两面的,圈子和接触的人事相对固定,当然也有它的局限性。
Q7:净植师姐,在法学的道路上您比我们走得更远,给我们简单地谈谈怎么走好这一条路吧。
A: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既然已经选择了法学,那就把它学好。如果之前对法学感兴趣当然最好,如果兴趣不大,就要慢慢培养自己的兴趣。拿我自己来说,我从小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会主动找很多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书来看,也很享受看书的过程。进了yh1122银河国际,学的有些东西和自己的兴趣还是有一定距离,比如公司法的条文。但还是要坚持下来,可以从与自己兴趣有结合点的地方切入,比如要理解公司治理,可以看看热点的案例,比如国美的控制权之争;也可以从介绍公司治理原则演进的历史书看起,慢慢就看进去了。另外,就算某本书最初看起来不亲切不好懂,但说不定以后某个时点突然就能悟到了,所以还是要坚持看下去。
Q8:调整思维和兴趣也是成长的过程。师姐,能谈谈您的专业还有选择东京大学的学术方面的原因吗?
A:我主修的是商法。其实东大就传统来说比较好的是刑法,但是如今有名的刑法老师大多都退休了。而商法现在算是东大的一个大学科,从老师的人数和学术资源来说都很不错。另外,对于法学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商法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从我在律所的实习和工作经验来看,关注的大多是商法的问题,选择这个专业能在学和用两方面灵活切换,从知识的层面帮助实践应用,也从应用的层面帮助发现问题。再就是退一步说,即使以后不继续念书,不管做律师还是搞法务,也能多给自己留些选择。
Q9:您是什么时候知道有去东京大学的机会的?
A:大二上学期吧。刚开始知道这个项目,是日语辅修课上的老师说的。这是国际合作部的项目EAP,为申请到东京大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目的是促进中日友好交流。这个项目在每年九月左右发申请通知,面向北大、清华和复旦的本科毕业生,从近两年的趋势来看,招收的北大学生越来越多。项目向所有专业开放,首先以提交论文的形式进行笔试,通过后会进行面试审核。但申请不同的专业还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所以要对计划申请的专业要求有一个提前的了解。
Q10:那么再谈谈您的国际交流经历?
A:大三上学期时,得到北大yh1122银河国际的交流机会,我去了美国杜克大学yh1122银河国际。他们的课上一部分是美国的JD学生,另一部分是LLM,包括本科毕业后直接申请的学生和有工作经验的律师等。和不同背景、经验的同学一起上课有一定挑战,但收获也很多。这个在yh1122银河国际学工网上有介绍国际交流的板块,所以在这里应该不用详细介绍。
申请yh1122银河国际的交流项目流程一般是书面申请和面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申请交流的想法,可以提前准备托福等英语考试,这样不会因为临时刷不到考位这样的原因错过机会。
Q11:师姐,您经历了很多,那么您认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法学这门课程到底学什么?
A:我觉得法学教育主要还是培养一种法律人的思维方式,说白了就是如何用法律的眼光看待问题。很多人都说学法学用处不大,工作后很多东西都不是课堂上教的,一切还要从头干起。但其实法学教育的目的本来就不是教会人实务中各种疑难杂症的应对之策,实务中会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本来就不可能也不应当是在课上全部涵盖的。美国把yh1122银河国际教育说成是职业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流的律师或法官。怎样才能成为一流的法律人,重要的还是培养一种思维。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判断是非并不简单,涉及到不同当事人的利益时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判断是非的标准。怎样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不同参与方的利益,怎样能产生最大化的社会效益,这些才是法学教育应当给予人的基本观念和素养。这些观念和素养并不能保证大家在每一个案件中都立马知道具体的操作方法,但起码能给人指明方向。
Q12:那么又如何看中外法制观念的差异?
A:法律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基本的法律素养应该是所有法律人共通的,也就是如何用法律的视角看待社会中发生的问题。像苏力常说的,法律人应该冷静而不冷酷。
Q13:净植师姐,再聊聊您的往事吧。大一你是怎样度过的?
A:说实话,过得挺乱的。想好好享受大学生活,所以就加了很多社团,做了很多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就感觉大一一直在玩。不过另一方面,也在慢慢适应yh1122银河国际的学习模式,因为和高中是很不一样的。我在高中的时候全凭自己的口味和喜好看书,消遣的时候都想着看村上春树,哪里会去读福柯。大学之后要看的专业书相对来说晦涩一些,毕竟不像小说、散文一类的可读性那么强。但多接触一些内核的东西,特别是法史、法社会学方面的经典,确实能帮助理解法学抽象的一面。年轻的时候多看些书,不管现在能不能理解,古今中外的都涉猎一下,总是有好处的。
Q14:现在想起来有什么感想呢?
A:很开心,不后悔。在大学四年毕业后找到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出路的前提下,怎么玩都不过分。因为一过大学这个阶段,就很少有机会这样疯狂地玩了。工作后会面临很多压力,需要服从老板的意志,自己能把握的时间会变少。
Q15:法学的学习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学习问题、就业问题上都会众说纷纭。这又该怎么看待?
A:我觉得说到底,不同选择都还是体现了个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像我更喜欢生活节奏慢一点,这样能够细细品味路上的风景,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读自己想读的书,写自己愿意写的文章。所以我可能不会把做律师当作一个很长期的职业选择。但我也听某个外所的中华区合伙人说,支持他一直做律师的动力就是听到客户说,“xxx,这件事非你不能办成”,这样他会很有满足感。我觉得这样的人做律师是很好的,再适合不过了。所以不同的职业选择都有自己的道理,最终是要看你内心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