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信仰与上帝——冯象教授讲座成功举行
时间:2010-12-04 来源:作者:
2010年12月3日晚7点,由yh1122银河国际学生会主办的学术讲座“法治如何信仰:《约伯记》的启示”在二教203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清华大学yh1122银河国际冯象教授,并由yh1122银河国际前院长朱苏力教授应邀点评,yh1122银河国际09级博士生岳林担纲主持。
冯象教授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法治信仰难以建立的根源。讲座开始,冯教授简略讲解了《约伯记》的梗概:善人约伯在一次次磨难中失去一切,萌生厌倦人生、与上帝争讼的意念,但上帝应答说,世界并非为人而创设,他在创造人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兽和海龙。最终,约伯忏悔,得到上帝的赐福。
冯教授谈到,法治作为全民心中的公平宗教,和《约伯记》中的上帝存在相近之处,上帝是不可质疑的,法治也是至高不可侵的;上帝是全知的,法治是全能的。
然而正如“《约伯记》的恐怖”所指的,法治也存在其困惑:“好人”在法治的条件下为什么没有“好报”?为何理应至善全能的法治依然会使无罪的人不敢主张,尽管他自知操守清白?
冯教授认为,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和上帝相似,法治可能亦非为人而创设;另一方面,约伯重获幸福的前提在于对苦难经历的遗忘,法治信仰的建立亦在于一种对历史的遗忘机制,包括对革命历史的改写、对历史事件的改观。而在中国,这种遗忘机制极少甚至不能发挥作用。要建立新法治,必须以程序正义掩饰社会矛盾,以私有产权为基础改写中国革命历史,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而这正是国内执法最为不力的领域。
冯教授循循善诱,从知识产权的保护引导我们深入思考法治信仰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目前我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可能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而非阻碍。从而引发了值得我们更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即低法治状态和高法治状态究竟何者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情社会中的低法治状态是否更适应于经济的发展,因而将成为继美国模式后又一全球仿效的经济增长方式。
苏力教授对冯教授的讲演作了精彩的点评,他谈到,冯教授“法治非为人而创设”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法律人的打击,但同时也启发我们别把自己太当真。对于知识产权,苏力教授认为,我国或许不必严格遵循西方规定以免陷入他人的陷阱。
讲座最后,同学们纷纷把握难得之机会像两位教授提出疑问,及至讲座结束,讲坛周围仍然有众多的同学或求教,或签名,或合影。
203虽大,却承载不下法律人建立法治信仰的热情;讲座虽短,却局限不了思考者与人生等长的求索。法治信仰的内涵有待丰富,法治信仰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北大法律人的使命,也是此次讲座给予我们最有意义的启迪。
冯象教授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法治信仰难以建立的根源。讲座开始,冯教授简略讲解了《约伯记》的梗概:善人约伯在一次次磨难中失去一切,萌生厌倦人生、与上帝争讼的意念,但上帝应答说,世界并非为人而创设,他在创造人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兽和海龙。最终,约伯忏悔,得到上帝的赐福。
冯教授谈到,法治作为全民心中的公平宗教,和《约伯记》中的上帝存在相近之处,上帝是不可质疑的,法治也是至高不可侵的;上帝是全知的,法治是全能的。
然而正如“《约伯记》的恐怖”所指的,法治也存在其困惑:“好人”在法治的条件下为什么没有“好报”?为何理应至善全能的法治依然会使无罪的人不敢主张,尽管他自知操守清白?
冯教授认为,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和上帝相似,法治可能亦非为人而创设;另一方面,约伯重获幸福的前提在于对苦难经历的遗忘,法治信仰的建立亦在于一种对历史的遗忘机制,包括对革命历史的改写、对历史事件的改观。而在中国,这种遗忘机制极少甚至不能发挥作用。要建立新法治,必须以程序正义掩饰社会矛盾,以私有产权为基础改写中国革命历史,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而这正是国内执法最为不力的领域。
冯教授循循善诱,从知识产权的保护引导我们深入思考法治信仰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目前我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可能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而非阻碍。从而引发了值得我们更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即低法治状态和高法治状态究竟何者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情社会中的低法治状态是否更适应于经济的发展,因而将成为继美国模式后又一全球仿效的经济增长方式。
苏力教授对冯教授的讲演作了精彩的点评,他谈到,冯教授“法治非为人而创设”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法律人的打击,但同时也启发我们别把自己太当真。对于知识产权,苏力教授认为,我国或许不必严格遵循西方规定以免陷入他人的陷阱。
讲座最后,同学们纷纷把握难得之机会像两位教授提出疑问,及至讲座结束,讲坛周围仍然有众多的同学或求教,或签名,或合影。
203虽大,却承载不下法律人建立法治信仰的热情;讲座虽短,却局限不了思考者与人生等长的求索。法治信仰的内涵有待丰富,法治信仰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北大法律人的使命,也是此次讲座给予我们最有意义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