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最高人民法院何帆法官主题讲座“法政翻译、司法研究与最高法院文化”成功举办

  4月19日晚7:00,由yh1122银河国际学生会主办的“法政翻译、司法研究与最高法院文化”主题讲座在凯原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最高人民法院何帆法官,并由yh1122银河国际学生会学术实践部部员、2013级本科生林玉萍担任主持。
      图片
  在所有法律人的心中,最高法院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作为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象征。何帆法官的到来,为我们认识最高人民法院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也启发我们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讲座之初,何帆法官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图片进行对比,指出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这让同学们对最高人民法院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何帆法官从法政翻译、司法研究与最高法院文化三个角度展开,详细地讲述了他的个人发现与感悟。
  在法政翻译方面,尽管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工作繁忙,但何帆法官仍然坚持业余的法政翻译工作。作为一位已经翻译了多部美国法政著作的人士,他在讲座中多次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何帆法官认为,翻译过程可以尽可能多得接触第一手资料,这对加深国外法学的认识和研究是大有裨益的。在强调翻译的“信、达、雅”的同时,他以余光中先生的见解总结了好译者的标准:学问家、修辞家、拥有好奇心。在讲述的过程中,他还介绍了两位令人钦佩的法政翻译者——尹宣先生和任东来老师。尹宣先生作为非法学专业的工作者,多年来坚持翻译美国法政学著作,其作品言辞考究、行文简洁且语言极具节奏感。他在法政学翻译方面坚持自己的兴趣,默默无闻地工作,最终因为心脏病突发而不幸逝世;任东来老师在本人从事法政翻译的同时,还对何帆法官的译著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最终也因癌症不幸离世。在现场,何帆法官号召大家用掌声向这两位前辈致敬。
  在司法研究方面,何帆法官从比较层面研究、理论层面研究和实证层面研究展开,提出“中国的问题,世界的眼光”的观点,并强调要正视中国当前的司法制度,对大数据分析也要采取客观审慎的态度。分析过程中,他采用现身说法,以他在研究生阶段读书的经历切入,说明法学的研究其实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根基的,这包括一个国家的司法意识形态、政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当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原来艰深晦涩的法学书籍可能就会浅显易懂了。同时,何帆法官还表达了中国法学教育在这方面的缺憾:当前的法学教育把这两个层面作了颠倒。接着,何帆法官还就国内对美国司法制度的崇拜情结作了客观的分析。他明确指出,我们应当认识一个形而中的美国,而非形而上或形而下的美国。因为想象中的司法和现实中的司法必然是存在差异的。对于司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我们没有必要去美化或丑化,而应当客观地分析并理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
  在最高法院文化方面,何帆法官指出了当下司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病,例如“笔录中心主义”、律师在法庭上陈述过多法官早已熟知的法学课知识的现象。同时,何帆法官提出理想的法院职能定位应当是金字塔模型而非现在的圆筒式审判体系,从而明确各级法院的分工,在各级法院各司其职的同时实现审判权力和审判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建设更加良性的最高法院文化。
  讲座过程中,何帆法官以实例作比,在激发同学们兴趣的同时,更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在何帆法官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此次讲座内容的浓厚兴趣和认真态度。最后,何帆法官以“无论做什么,都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有些时候,好奇心和兴趣是比成本的考量更重要的”一语作结,在表达他从事法政翻译的心得的同时,也为现场的同学们的个人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同学们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间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收获。
  欢迎您继续关注本届法律文化节的其他精彩活动。
  yh1122银河国际学生会,期待与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