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系列报道之一:青春待定

  2011年末,北大百年讲堂,yh1122银河国际新年晚会。
  商阳和李文化回忆着他们两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初次见面的憧憬和交流;中国法制思想史课上的《爱情买卖》的旋律和“隔墙有耳”的旁听《理想国》;各种稀奇古怪又令人忍俊不禁的“我知道”;那句语重心长的“孩子,你得入党啊!”当然,也免不了青春电视剧两男追一女的经典桥段……这一切的回忆,都在一种近似随机的状态下逐一跃出脑海,又逐一消失……
  就像剧中说的那样,“他们担心大学四年就这么混混沌沌地过去,却什么也记不得。所以想‘记录点儿什么’或者‘创造点儿什么’,因为上一次北大也不容易。”岁月如流水般划过耳畔,当我们驻足、回首,细细谛听曾经的青春回忆留下的声音,才发现,原来所有故事的发展都是“待定”的。

  
  【前世今生,那些转变】
  话剧《待定》的灵感来源于06级的两位师兄殷秋实和朴文一的小说。那时他们在人人上发布长篇连载,记录北大yh1122银河国际的本科生生活,即“不同年龄的人相同的感情”。据《待定》的编剧09级的刘莐师姐说,每周六新一集发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众人玩儿“抢沙发”游戏的时间,两个师兄会同时在两个人的校内日志中发布,所以每次看到新鲜事里连续的两条为《待定》时,就会提醒他们:“又周六了。”
  虽然小说《待定》风靡一时,但话剧《待定》的诞生却是完全的“晚会需要”。按照李天嗣师兄的话说,叫“先有坑再有萝卜”:因为当时晚会缺一个语言类的节目,且要求是与毕业有关的节目。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话剧的质量。刘莐师姐仅用一宿就创作出了剧本。据她自己回忆说,写完后觉得故事太散,没什么戏剧冲突,不开心,就把剧本发给主演李天嗣师兄求安慰。结果天嗣师兄说:“哎呀,这真是一个牛逼的剧本啊!”一举打消了她的顾虑。由此话剧《待定》正式诞生。

  【台前幕后,苦辣酸甜】
  《待定》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
  或是《待定》连载小说呈现的真实的北大法律人的生活,或是编剧的精益求精、剧本的改了又改,或是演员们抓紧每分每秒去背台词、找情感,或是大冷天黄色路灯下从凯源楼走回宿舍的剧组人员,或是经历了这片园子里多年情感积淀的源流涌出……他们的汗水,终是成就了《待定》,成就了我们的希望,成就了我们的感动。
  李天嗣师兄和刘莐师姐不约而同提到了08毕业级的几个师兄参加演出时的情形。他们排练都很积极,但由于之前没有上台表演的经历,刘莐教他们用戏剧腔念台词的过程就变得格外生动有趣。巧合的是,他们在剧中的角色都与现实中的反差极大。比如:一位师兄明明是大学霸,却要出演一位伴着《爱情买卖》出场、夜里打游戏,上课睡觉的“不学无术”男;一位师兄明明爱情大丰收,和女友多年携手共同进入婚姻殿堂,却得表现失恋的痛不欲生……因此,这就需要他们在排练过程中的慢慢理解。其实,大家都非专业演员。每个人的努力与进步,才可能呈现出最后的精彩。
  对于刘莐师姐来说,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演出事故”:
  “因为我们这个戏有好几个都是10级的部长,等于晚会导演组上阵,天嗣当时是文体部部长,除了演这个戏以外还要统筹和安排很多节目,所以我们把这个节目放在最后一个,这样天嗣、杜一凡、正一、景默宁就能做完手头的工作再参与演出。连续一周多的熬夜工作、排练把大家累坏了。白天排练还好好的,晚上临上台的时候,天嗣跟我说,他嗓子哑了,近乎失声。我当时就傻眼了。演出开始的时候我溜到台下看,他第一句话一出来,那声儿完全变一个人,我一下子泪流满面,跪地上了。当时我们导演组的人听了都特心酸。但是他把戏演完了,原来我说他念台词语速快吞音,这回一哑也不快了,一句句说话费劲极了,别人以为是煽情的设计,但我们知道他每句话其实都说得很艰难,疼。后来演完我把剧本贴网上去了,把彩排时候的录音发上去,只是想让大家听听,天嗣真正的声音是这样的。”
  
  因为全心,所以无悔;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刻骨铭心。想从凯原楼回到宿舍里昏黄灯光下的背影,唯美而深邃。
图片